校本驗證:題目試做及評卷參考

2) 評卷標準

符號說明

黃色: 「無結構層次」 Pre-structural level
橙色: 「單結構層次」 Uni-structural level
粉紅色: 「多結構層次」 Multi-structural level
綠色: 「關聯性結構層次」 Relational level
藍色: 「概念拓展層次」 Extended abstract level

 

「無結構層次」 (Pre-structural level)
這階段的學生未能表現對題目有確切的理解,亦未運用資料作答,作答內容分散,而各不相連。學生只能提出事件(世貿會議期間的示威事件)中某些人物/團體的行為,卻未能這些行為和整件事件的關係,亦未能理解這些行為背後各人物/團體的關注是什麼。

「單結構層次」 (Uni-structural level)
能夠:
這階段學生能運用個別的資料內容。對資料作出簡單的解釋。如能指出事件中人物或團體的行為/行動和其社會角色的關係,這個角色所關注的是什麼。在回答這條題目的時候,這階段的學生能提出不同人物或團體的在世貿中/社經發展中所扮演的社會角色和他們的行動是什麼,所要爭取或行使的權利是什麼。顯示出能把不同人物或團體的角色和他們所爭取的權利關聯起來,並加以分析。

不能夠:
未能把各個資料綜合分析,提出不同人物或團體之間的利益關聯。如某一人物/團體的行動會構成另一人物/團體的行動處境。

「多結構層次」 (Multi-structural level)
能夠:
能察覺某一人物或團體的行動會構成另一人物或團體的行動處境。例如警方設定了「防線」,示威人士才會被指「衝擊」警方。又好像,在有示威者「用長竹胡亂毆打警員」,警員才「攻擊」示威者及「跨過鐵馬」的記者。在這個階段的學生,會表現出事情的對錯有其處境性。有些事情有時候是對的,有時候是錯的,要看情況而定。

不能夠:
未能用一個概念/框架處理不同人物(如示威人士)和警方矛盾不協調的地方。如果能以概念整合兩者的關係,便進入下一個更高的層次。

「關聯性結構層次」 (Relational level)
能夠:
學生能提出關聯性的理解,就是透過概念的運用,把事件的不同方面或不同人物的觀點連結起來,了解這個處境的各方之間的關係,以至能夠就一個現象的描述進一步進行分析。 學生能利用概念/框架把矛盾的關係加以整合。例如學生能指出警方之所以有「警權」,以及示威者之所以有「示威權」,都是因為法律賦予。警方的行動在執行法律,但同時其行動亦由法律所限制。
這個層次的學生又能道出整個立論過程各部份之關聯,例如能清楚表達其立場,解釋選擇這個立場的原因,這些原因的合理性何在,背後的價值觀是什麼等等。

不能:
這個層次的學生較著重於特定處境之中。未能同時進一步拓展其中所涉及的概念,以判斷個別處境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概念拓展層次」 (Extended abstract level)
這個層次的學生會側重於處境之中的有關概念。並跳出這個情境,看到這個情境與其他情境相似和不同的地方。明瞭這處境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甚至探討有關的關係能否在其他情況下應用。

例如:這個層次的學生可能會較集中於闡明賦予「警權」的原意,並可能超越了世貿會議期間示威中的警權運用,而花更多筆墨分析警察在一般情況下「運用警權的應有原則」。如警權是為了維持社會的秩序,以保障市民的利益;又或警權是為了保障市民得到最大的權利和自由等等。又例如:「法治精神」這個概念可以如何適用於市民的權利和警方權力(職權)上。於是學生可以利用這個概念,對於警方在此特殊處境下是否適當地運用了警權去處理衝突作出個人的判斷,並加以申論他的具概念性、能跳出特殊處境的觀點。

總的而言,學生是否能夠基於已有的資料,清楚界定到(a)所提出的「權利」和「警權」。第二就是說,基於學生所提出的界定(概念),再申論出警方是否適當地運用警權。若能朝著這個方向來展視出他的論辯性的話。這就是「概念拓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