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考試答卷及試題分析

3) 高級補充程度 答卷分析

2004年 「人際關係」單元 第一題a部分之答卷分析(附件三: 題目)

作答例子一: 較高層次的答案

作答例子(編號 1.5) 答卷分析
「沙士」在2003年中,對香港人的經歷可謂相當吃驚,在眾人還有無知的情況下,對這種疾病沒有採取任何防備之下,原來這種病早已入侵了整個社區,而這種病可導致上圖中的原因是「沙士」使不少健康的父母因而離去;「沙士」是須要個人自我保護的意識才能減低受感染之可能;「沙士」為社會上帶來不少無名英雄以致新偶像之出現。






首先,「沙士」使我們更珍惜與家人的關係,特別是父母的關係,是因為「沙士」之出現,令不少幸福之家庭,不是因為內在問題而分裂,更不是其他人為因素有所影響下促成;而是因為「沙士」。在去年「沙士」期間,每個月不斷聽到不少因為「沙士」而痛失雙親之小朋友,他們本有一個幸福和美滿之家庭,但因為「沙士」之出現,家中卻帶來突變,這種突變便將一個一個完美的家庭引申為單親家庭,甚至將不少小朋友變成苦海孤雛,他們痛失父母之愛,在報章與眾多傳媒傳播這種消息下,不少學生都百感父母對子女愛之相當偉大,加上香港生活的小朋友,習慣了嬌生慣養,有父母為他們準備一切,但卻因「沙士」而取去了他們父母之命,故使他們百感「幸福不是必然」,而令他們更會懂得珍惜與父母相聚之時間,與及家人建立更深厚之關係。

此外,還因為可能不少小朋友及同學亦曾受「沙士」折磨,與父母及家人曾受隔離之苦,故在經歷過此種感受之後,自然會特別對父母及家人有種「不可分割」之感,使他們更珍惜與享受與家人相聚及建立關係,特別是父母之間的關係。

至於在提高了他們自我管理能力中,學生認為此項是因為「沙士」之傳播性極高,在不知不覺間便將病毒由個人帶到社區中,故他們不得不多加自我檢查,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便須要「自我管理」,他們透過「沙士」便能更深、更進一步去了解自己平時之日常生活及各項細節,從而提高了自制之能力,好讓自己方便照顧自己,從而變得更獨立,更自主,為自己之將來邁向新一步。加上,不少同學或小朋友可能其父母亦曾患上「沙士」,故他們在父母與家人患病期間亦須自我照料,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便自我提升不少。故不少學生認為「沙士」提高了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

最後在「新偶像」之出現,相信「沙士」出現的確令不少香港青少年對於「偶像」這詞語,作出重新評估。因為以往不少香港的青少年在缺乏政治或其他因素底下,而且在嬌生慣養之情況下長大,對於物質亦過份之強求,對偶像,他們只會追求明星,模特兒,演員等比較屬於虛榮感重之偶像。每當他們的偶像舉行演唱會、簽名會等便會蜂湧而至,成為「追星族」。但自「沙士」出現後,不少無名英雄之出現,例如一眾對抗「沙士」之醫生,特別是因公而殉職的醫生,例如:謝婉雯醫生等,他們背後努力、故事更是觸動了不少青少年及同學甚至社會各界人士,更有不少青少年因他們之努力而立志為社會服務,故「沙士」的出現無疑可讓青少年反省及深思他們過往對偶像追求虛榮感及評估「偶像」之定義。故「新偶像」在「沙士」後出現乃不足為奇之現象,而好讓他們(青少年)重新評估其人生目標。

總括而言,「沙士」之出現須帶走數百人之生命,便卻為日後之青少年帶來新目標,新方向。
考生在首段對「『沙士』導致上述影響的可能原因」作概述,回應題目的要求,亦預告了整條的作答內容。
考生描述了香港當時的處境──「『沙士』使不少健康的父母因而離去」和「『沙士』為社會上帶來不少無名英雄」,表現考生掌握到社會現象,並有描述的能力
而「須要個人自我保護的意識才能減低受感染之可能」,反映考生能準確扼要地描述時那情況導致影響乙。
句子含糊不清,意思不明確,宜扼要簡明

考生所述的三個原因(三個解說序列),分別解釋題目中甲、乙、丙三個影響的形成。學生能有效運用「首先」、「此外」、「至於」、「最後」這類連詞,將三個原因連接。

考生嘗試比較「沙士」爆發前後的中學生家庭生活,表現出考生有透過比較以認知生活處境變化的能力
考生所提出「沙士」爆發前的處境「他們本有一個幸福和美滿之家庭」、「香港生活的小朋友,習慣了嬌生慣養,有父母為他們準備一切」,這些說法只是考生的想當然,是考生欠缺根據的假設,顯示考生未能對主流陳述作批判的思考

第二及第三段主要解釋沙士如何影響學生更珍惜與家人的關係,並能針對「特別是與父母的關係」這項回答。









考生亦能從具體的生活經歷──「與父母及家人曾受隔離<」歸納出一些生活原則,如:「更珍惜與享受與家人相聚及建立關係<」。







第四段主要解釋沙士的出現如何提高個人自我管理能力。學生運用「…從而…」、「在這種情況下」帶出句子間的因果關係。

考生能將獨立的事件──「『沙士』之傳播性極高」和「病毒由個人帶到社區聯繫一起,並理解到社會的處境,提供了學生「須要『自我管理』」的背景。
但未有具體解釋或說明何謂有自制能力的表現。


第五段主要解釋沙士的出現怎樣導致新偶像在中學生中出現,使他們重新評估人生目標。
考生運用「的確」這情態副詞去肯定自己「相信」的事,顯得有點主觀。建議改為「相信沙士之出現令不少香港青少年…」。
能提出較宏觀的社會背景──「缺乏政治或其他因素底下……對於物質亦過份之強求」,以解釋向來影響中學生選擇偶像的因素。

比較中學生在「沙士」爆發前後對偶像要求的不同──沙士前:「明星,模特兒,演員等」;沙士後:「眾對抗「沙士」之醫生」;亦能從這兩類偶像及他們的具體行為(前者為「舉行演唱會、簽名會」;後者為「對抗「沙士」…因公而殉職」),歸納出他們所代表的價值精神──前者代表的是「虛榮感」;後者代表的是「立志為社會服務」。
考生能運用實際例子(如謝婉雯醫生)去解釋,令解釋更具體化。如能更充分地解釋醫護人員有哪些表現使他們能成為中學生的偶像則更好。

考生使用「總括而言」為解說序列三作總結。然而考生另行分段有可能誤導讀者,使讀者以為這段是全篇答題的總結。如只為上段作總結,可以不立新段或直接指明「從以上一點中可看到」。

作答例子二: 中高層次的答案

作答例子(編號 1.6) 答題分析
有關「沙士」導致的甲、乙、丙影響的原因如下:

面對死亡,重整價值觀
轉變往往會令人的價值有所更改,而面對一些突如其來的轉變,更會令人措手不及,從而改變一些人生觀。尤其那些有關生離死別的轉變。

在「沙士」一疫中,香港人面對突如其來的巨大轉變,香港成為「死城」,而每天都有著數十人死亡或受感染,令到人心惶惶,每人都怕下一個受害者是自己,比起以往繁華的香港,「沙士」期間的香港人面對著一個巨大而突如其來的轉變,因而改變了他們的價值觀。

由於「沙士」中有很多的人死亡或受感染,令人感到生命的無常,和人面對死亡的無助,因而令我們更學會珍惜身邊的人,尤其是最親密,也是獨一無二的家人,導致(甲)的影響。


傳媒報導,影響民心
在沙士一疫中,市民每日透過傳媒接收著很多病人的資料,如入院人數,死亡人數,及個別死者家人的感受。而其中傳媒最大力宣揚的,便是前線醫護人員的貢獻,及一些死者家人的感受。

其實,一般市民是親身接觸「沙士」,他們在此疫的經歷,多是靠傳媒報導的,因此在傳媒的影響下,令市民前到前線人員的偉大,引致(丙),因為一些偉大犧牲的醫生如謝醫生得到傳媒的一致好評,令她成為別人的偶像,亦因她的價值觀影響到一些人,如中學生,重整他們的人生觀

而家人的分享亦能令人更感受到親情的重要,形成(甲)的影響。







危機提供,學習機會
「沙士」期間,所有中、小學停課,導致原來的上課時間表大受影響,在這段期間,是讓他們學習自我管理的最理想時機。

一般在逆境中都會更快地成長,而這段時間是一個不單理論、紙上談兵的學習,而是一個要實踐的時間,因此引致(乙)的影響。一些自學網站和熱線的設立,亦間接地鼓勵他們學會自我管理,安排學習時間,引致(乙)的影響。
考生選擇在每個解說序列中,使用小標題去概括幾個相同之處的原因。

提出較抽象的、普遍化的人生現象:「轉變往往會令人的價值有所更改」,然後指出香港在「『沙士』一疫」的環境中,正經歷一個「巨大轉變」,而這個轉變是由「繁華」變成「每天都有著數十人死亡或受感染」的香港。表現出考生能把抽象的通則演繹於具體的環境中。

因果關係表達清晰,指出香港的改變引起香港人價值觀的改變。運用因果連詞「因而」帶出結果。



因果關係表達清晰,運用因果連詞「由於」、「因而」和動詞「導致」帶出因果關係。

能從具體的、特定的事件中──「『沙士』中有很多的人死亡或受感染」,歸納出較抽象的生命無常」的觀念,而人透過這種認知,面對這常態是「無助」的;並以之來解釋「因而令我們更學會珍惜身邊的人」。
然而此段大部份內容不是針對家人或父母關係,而有流於空泛之嫌。
考生慣用「在…」及「而…」去連結同一解說序列下的各點,增加連貫性。

考生並沒有採用順序解釋甲、乙、丙三種影響的回答方法,相反,他先列出原因,再在每個原因解說中(即每個解說序列)指出該原因對甲、乙、丙哪一項有影響。
「此疫的經歷」應為「此役的經歷」的誤用。

考生能將各項本來獨立的事件包括:前線「醫護人員的犧牲」、「傳媒的報導」及「重整人生觀」,理清它們的因果關係
論點未有細緻闡述,例如其中提到「謝醫生……的價值觀影響到一些人」,卻没有進深一步闡述謝醫生所代表的價值觀是甚麼;而受影響學生的價值觀究竟有甚麼改變。









這段嘗試解釋上一段所提及「在這段期間,是讓他們學習自我管理的最理想時機」。

提出關於成長的概論──「一般在逆境中都會更快地成長」,但未能將之應用於具體的環境中;考生雖能提出在「這段時間是一個不單理論、紙上談兵的學習,而是一個要實踐的時間,但他没有說明實踐」甚麼;而從中學會的「自我管理」指甚麼,考生亦未有加以解釋
不單理論的學習」應為「不單是理論的學習」。
全篇評價:

整體上考生能回應問題要求,表達清晰而簡潔,但部分解釋未夠深入。他在答案中,清楚說說明了更珍惜家人是因為「重整了價值觀」;自我管理能力得以提升是因為「危機提供學習機會」;醫護人員成為新偶像,是因為傳媒的不斷報道所致。

考生能夠舉出一個原因(如「面對死亡,重整價值觀」)後,接著解釋下去,作答結構良好,令閱卷的老師能清楚地掌握他答題的思路。而考生能夠化零為整,將零碎的事件綜合,表現出他的綜合能力很強,能夠將一些紛紜的事件,以簡單較抽象的文字表達出來,這亦顯示他具備較高層次的思維能力。但他引用的實例不足,闡釋亦略欠細緻,顯示他在發揮和演繹方面不太理想

作答例子三: 較低層次的答案

 
作答例子 (編號 1.2) 答題分析
不同的個別影響及涉及會令他們對定義有所不同。




若不幸地學生的家人和朋友,或自己感染沙士,在經歷多月治療和辛苦努力跟病抗戰多時,親其境,確實會令他們明白家人的重要性,眼不忍見親人受病的節磨病愈後更珍惜與家人,特別是與父母的關係,使其明白相親的重要性,包括心靈和實質上的支持。









從傳媒得知多個涉及的個案和對沙士影響的廣泛報道,明白其傳染的速度和威力,雖然有幸受染的個案不涉及自己或親人,但也確知預防和治療的重要性,政府多個宣傳口號和報道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和整潔的能力。




前者(第一段)所涉及的是自己和親人的經歷,親身的感受自然是一項對自己最有深遠影響的,理應成為學生填寫問卷中最具影響的一項。






後者說明的影響雖涉及自己,涉及的範圍只有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對自己有影響外,對整個社會有影響,傳媒、宣傳等也是學生會談及的。




至於會令最多學生談及的,相信是在沙士中導致新「偶像」的出現,學生明白醫生和醫護人員的重要性,他們為犧牲自己而盡力求助病人,是世人所學習的,更透過報導,醫護人員的不幸去世消息,令學生感偉大,是應效法的,為己為人,成他們的目標,改變人生方向,令學生話題改變,對有所影響。

上述的三點使沙士其各方面影響的改變。
「其定義」的「其」不明所指。「個別影響及涉及會令…」中,「涉及」意思不明確。「有所不同」意思不明確,應作「有不同的理解」。

考生沒有達到題目的要求的。因為題目要求說明原因,但答卷只是在說明影響的情況和程度。用字亦欠清楚,譬如:「包括心靈和實質上的支持」,卻沒有說明何謂「心靈和實質上的支持」。

「眼不忍見」近似口語。
未能解釋為何特別更加珍惜與父母的關係。
「親力其境」應為「親歷其境」。「節磨」應作「折磨」「病愈」應為「病癒」。「相親」應指「雙親」。
「包括心靈和實質上的支持」可能是指父母對自己作出的的支持,但考生沒有清楚指出。

這段並不是解釋「沙士」為何提高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雖然考生有提及「傳媒…的廣泛報導」,使人「明白其傳染的速度和威力」,但未能推斷出對這疾病特質的認知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有什麼因果關係;考生亦未有表達出他對「自我管理」的理解。

誤用「有幸」,可能來自廣州話口語「好彩」。


這段顯示考生離題,因為問題沒有要求他說明哪一個影響是最大的,而是要求他解釋原因。

先總述原因,再分述各項原因的影響層面當然可以,但學生在文字上未能清楚指出上面兩段是兩個不同原因,而下面兩段則是解釋兩個原因所涉及的不同層面。結果令人混淆各段文字的功能。

連接詞運用不當,「也涉及自己」,使用「也」連接上一段,後面再用「只有提高自己…」本無不可,但後來加上「亦對整個社會…」;既然對整個社會有影響,就不是「只有」涉及自己管理能力。後句中「也是學生會談及的」和前句「影響」沒有任何關係,連接詞「也是」運用不當。


考生「相信了令最多學生談及的」是「新偶像」的出現,但這說法並没有任何根據
此外,哪一個影響最多人談並不是問題的重心。這表現出考生未能提出論據來引證論點或假設,亦未能理解題目的要求
因果關係倒置,應該是「為盡力救助病人而犧牲自己」。
考生於解說序列三中濫用「其」字,令意思不明確。
全篇評價:

考生錯別字頗多,有時嚴重至影響句子的意思。有時用詞不太恰當,如「有幸受染的個案」、「相親的重要性」,嚴重影響語意。全篇鋪排混亂,閱讀困難,讀者難以理解哪一點才是該項影響的成因。段落之間或每個原因之間沒有連接點,讀者難以知道新段落是想承接上一段解釋同一原因,還是另一個新的原因。句子意思不完整,多為片語,語意不連貫。

2004年 「環境教育」單元 第一題a部分之答卷分析(附件五: 題目)

作答例子一: 較高層次的答案

答題內容 答題評論
根據資料甲所顯示,香港在可循環再造塑料廢物回收的表現已算不錯,而且相對於其他國家已是很好。原因如下:

首先香港只是一城市,但其2002年的回收百分比竟26%,實在令人喜出望外。相較於其他國家如澳洲只有16%,而美國及英國的回收率更低,分別是5%和7%。因而,縱使在香港這彈丸之地,其可循環再造廢物回收百分比有26%,可以說是做得不錯

而且,在其資料甲中,德國是最高回收率的國家,有65%。而其次是日本,家居有35%,而工業有25%,相對於這些國家,香港有26%的回收率,其表現已是不錯,而且還有不少進步的空間。

使那些國家和經濟體上在可循環再造塑料回收率上的異同,因為國家政策不同或其地方的人民環保意識強弱有關。




例如,德國和日本的回收率是最高的,可能是政府政策所引致。若政府提供支持在這回收上,因而也會大大地鼓勵及推動該行業的發展。再者,可能加上有些誘因,例如回收有日常用品如肥皂,衛生紙等。這些也會使人民積極參與,使回收率上升。

另外,也可能若不垃圾分類就會有懲罰,因而這也會推高其回收率的。加上,若人民的環保意識高與低也會造成回收率差異的。

相反,美國及英國的回收率偏低,也是與上述的原因有關,若其在回收的政策上有很大差異,因而使回收率也有差異。
考生認為香港有關的「表現已算不錯」,而原因是「香港只是一城市」而其他地方是一些國家,但資料中的數據是回收百分比,而不是回收數量。考生有錯讀數據之嫌。

能有效運用「首先」、「而且」去連結兩個論述點。





能運用「」將前半段的「評價」伸延至回答問題關於「原因」的後半部本為好事,但「而使…的異同」、「因為…」、「…有關」這些詞語不搭配,宜改為「而那些國家…的異同,是和國家政策…有關」。
能提出兩方面的理由「政策」層面及「意識」層面以解釋國家在可循環再造塑料回收率上的異同。亦有預告下文重點的作用。

國家政策如何使日本和德國的回收率高,考生只舉出一個實例:「回收有日常用品如肥皂,衛生紙」及「若不垃圾分類就會有懲罰」,學生亦只說「可能」,語氣上顯得不肯定,令人懷疑他所舉例子只是想像出來,而他對有關課題的認識亦顯得相當缺乏。
没有闡釋有關「環保意識」如何影響回收率的高低。

沒有闡釋美英兩國回收率偏低如何與「上述原因」有關。
能運用「相反」帶出段落間轉折意思。
全篇評價:
考生答題主要分為「評價」和「原因解說」兩部份。「評價」部份考生先給予一個主要評價,然後論述給予該項評價的原因,論述尚算清晰有層次。「原因解說」中考生先寫出數據顯示的現象再對該項現象作出解釋,但段落的功能令人混淆,到後段作出「美國及英國的回收率偏低」的現象確認後,並未有再伸延解釋如何與「上述的原因有關」。

作答例子二: 得分中等的答案

答題內容 答題評論
香港在可循環再造塑料廢物回收中的表現屬於中等,可循環再造塑料廢物的回收百分比比起德、日本為低,但卻較美國、英國為高。

香港政府在可循環再造塑料廢料回收中有一定的宣傳,以鼓勵市民將塑料廢物如塑膠樽等放置於回收廂,並於各社區放置回收物的收集廂以便市民,但是政府雖有著一定的宣傳,但卻没有對回收的塑料加以再造或循環再用,因此令塑料回收的情況不太高






另外,香港市民的生活繁忙,而且環保意識不高,對於參與分類廢物,將物料循環再用的概念較低,大多數人只會呼籲市民分類廢物,但卻欠缺實際的行動。

而且香港缺乏一些再造塑料廢物的行業,因此無論回收的塑料有多少,但是實際可以循環再造的數量也是有限




從資料甲中可見,美國及英國的可循環再造的塑料廢物的百分比較其他國家為低,這可能因美國及英國乃是工商業發逹的國家,每天所產生的塑膠廢料量高,但由於塑料再造的成本高,對於以經濟為主的國家因而對塑料回收並不重視。

另外香港及澳洲的回收率只屬中等程度,較英、美為高。但較德國及日本低。這可能因香港及澳洲均以遊旅業為主要的經濟體,所產出的塑料廢物多,但為了保護環境,以吸引遊客,因而也重視環保的意識,令至塑料廢物的回收率上升。

此外,德國及日本的可循環再造塑料廢物回收率較高,這可能因德國、日本是較先進科技的國家,重視的是科技,技術,以令經濟加速發展,因此較重視以科技解決問題,特別是解決人類要面處理塑料廢物的問題。
能用文字描述數據比較而得的結果。 考生有解釋「香港塑料回收情況不太高的原因」是因為:

(1) 「雖有著一定的宣傳,但卻没有對回收的塑料加以再造或循環再用」; (2) 「香港市民生活繁忙」; (3) 「市民環保意識不高」及 (4) 「缺乏一些再造塑料廢物的行業」,但以上四點均只是解釋,而非對此回收情況的評論

「廂」應為「箱」,「以便市民」應為「方便市民」。

「概念」應為「觀念」,而且無論「概念」或「觀念」也不會用「較低」去形容,可用「薄弱」去取代。


考生能指出「回收量」和實際的塑膠循環再造量未必掛鈎,本能證明考生有一定判別資料關聯性的能力,可惜考生字眼上未能針對題目要求的「評論」,只像是解釋數據,如果考生能鮮明地以評論的方向寫出,如:「香港的回收百份比雖比美、英等大國為高,但未能反映香港的回收業或環保工程比英美兩國做得更好,因為回收百分比和實際的塑膠循環再造量未必掛鈎,香港本身缺乏再造塑料……因此我認為回收百分比上雖然比英美兩個優勝,但實際上香港的塑膠回收工程並非真正成功」,這樣就更能讓讀者了解此一點的功用在於評論而非解釋。
「對於」和因果連詞「因而」不搭配,這裡的「對於」可以刪去。


有嘗試提出不同的社會特徵「美國及英國是工商業發逹的…以經濟為主的國家」;「香港及澳洲均以遊旅業為主要的經濟體」;「德、日本是較先進科技的國家…較重視以科技解決問題」以解釋各國在塑料回收率的分別。但考生所提出的各國的特徵,究竟是各獨有的特徵,還是共有的共通點,還有商榷的地方。
整體評價:
考生首段似在描述數據,而未有對香港表現作出評論,隨後亦只列出一堆解釋香港的塑膠回收率為何會在中游位置的原因,未能真正回應題目「評論」的要求,如未有解釋「為何考生本人會認為香港的塑膠回收表現是好/不好?」及「數據能否真實反映香港塑膠回收的表現?」等。

相反考生後半部的答題結構清晰有條理,能夠根據塑膠回收百分比分將國家分為高、中、低三等,再嘗試為每一等級作出解釋,但當中有不少論據有商榷餘地,例如考生指「香港及澳洲均以遊旅業為主要的經濟體,所產出的塑料廢物多」,香港和澳洲的塑膠廢料是否真的主要由旅遊業造成?又如「德國、日本是較先進科技的國家」、「較重視以科技解決問題」又是否符實?英美兩國是否科技比不上德日或不會考慮以科技解決環保問題?

作答例子三: 得分較低的答案

答題內容 答題評論
從資料甲可見,香港可循環再造的回收率只佔百分之二十六,此數字相比於德國乃一小數目。

為什麼香港廢物回收的比率如此低呢?可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首先香港的土地少,只有彈丸之大,並没有多餘的地方設置廢料回收場。一個彈丸之地已容納了七百萬人,要取出多餘空間談何容易?

再者,香港人對廢物回收的意識低也是導致該百分比偏低的原因。由於港人習慣把所有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垃圾都混於一起棄掉,而且他人認為廢物分類是十分麻煩而且没有經濟效益的,故此就摒棄了廢物回收的想法。


第三是香港的資源不足,而且没有人願意化費大量金錢投資於此行業,在收集,分類再造此等費料的成本非常之高,可是收益卻十分低,與花費龐大費用投資此行業不如任由可回收再造的廢物就此棄掉。

在資料甲可見,德國可循環再造的廢物回收率逹百分之六十五,此乃因為德國地大物博,有足夠的資源設置工廠作廢物回收。而且德國公民對環保的意識較高,即使家離廢物回收站極遙遠,他們仍然駕車把已分類的垃圾遙送至該地棄掉。此外,為了使環境更好及善用資源,他們願意花費龐大的資金於廢料回收,以減少浪費,及逹至可持續性發展。

此外,美國及英國的百分比只有百分之五及百之七,此原因何?或許是因美英乃堂堂大國,他們認為回收廢料是不必要的,他們有的是金錢,毋須花費不必要的錢於廢物回收,他們可以把廢物送往他國處理。再者,他們的土地實在太遼闊了,要把回收廢物送到回收站也得要花上一天時間,這不是花費更大嗎?假如在很多地方皆設置回收站也是不可行的,他們選擇不作廢物回收。
考生能運用資料甲之數據


資料錯誤/欠說服力:「香港的地少…没有多餘的地方設置料回收工場
考生以「可從以下幾方面分析」作引子,再以「首先」、「再者」和「第三」連結多個關於香港回收率偏低的解說序列。


「他人」應為「一般人」的誤用。

考生能嘗試以經濟的角度「在收集、分類,再造…成本非常之高,可是收益低」及港人回收意識方面以解釋香港的有關情況。

欠說服力,考生稱德國「地大物博,有足夠的資源設置工廠作廢物回收。」但美國、英國等地在循環再造方面又為何遠不及德國,考生卻未有解釋。
能提出具體例子引證德國公民…環保意識較高。」如「垃圾遙送至該地棄掉」及「願意花費龐大的資金於廢料回收

此原因何」應為「為何有此原因」。
能提出美國和英國把「廢物送往他國處理的做法。」表現出考生之有關知識。
考生說英美的「土地實在太遼闊,要把回收廢物送到回收站…花費更大」,但考生又没有解釋為何德國也有很多土地,為什麼又不會有英美的問題?
在土地面積上,考生上文指德國「地大物博,有足夠的資源設置工廠作廢物回收」,但到此段卻指英美「土地實在太遼闊,要把回收廢物送到回收站…花費更大」,解釋有點牽強及自圓其說。
考生運用「假如」連接下句「故…」,但「在很多地方皆設置回收站也是不可行的」本身已是考生肯定的事實,並無假設成份,加上和後句「故…」不配搭。這裡考生宜用「而且」、「另外」等作連接。
整體評價:
考生在回答關於對香港的評論時,文字上未有解釋為何會會對香港作出該項評價,欠缺論述部份,而只在解釋為甚麼「香港廢物回收的比率如此低」。

2004年「人際關係」單元 第二題 (附件二: 題目)

作答例子一: 得分較高的答案

(a) 答題內容 評論
文中兩篇漫畫中所反映當中的兩對夫婦的性格特徵如下:

首先,就漫畫甲而言,反映出丁先生只顧自己而忽略了太太,而丁太太則尊重丈夫,失卻自己的原則。丁先生因為想把心愛的畫掛在牆上以用太太的手鞏固釘子的位置,方便把釘子拍打進牆,完全漠視有機會誤傷太太的可能性,可見他只顧一己私欲而忽略太太,不能體諒她。丁太太則面對這種環境(有機會被誤傷)仍然啞忍,不發一言,甚至反抗,指出丈夫的不是,反而讓丈夫繼續,可見丁太太過份遷就丈夫,而不理自己的意願。

其次,就漫畫乙而言,反映出王太太過於與丈夫計較和過份重視夫妻之間的規則,即使是只是瑣碎的事情,因為畫中顯示只是有關進餐時「伸腳」的問題,王太太仍然十分執著,甚至定下時間的次序。可見王太太是十分重視規律的。王先生雖然面對妻子的指責,但仍然繼續進食,不理會王太太,可見王先生是不重夫妻間定下的等則
學生分開兩個解說序列作答,第一序列解釋漫畫甲中所反映的夫妻性格,第二序列解釋漫畫乙所反映的夫妻性格。

學生運用連詞「首先」、「其次」來連接兩段。

「甚至」一詞運用於程度上的遞增,所以應為「仍然啞忍,不發一言,甚至不反抗,沒有指出丈夫不是」。而且後面使用「反而」帶出轉折語氣。

這部分可見考生能集中討論漫畫中的情景,並輔以個人的詮釋,組成一段較具說服力的描述。

題整體可見這考生可用較簡潔的文字將對漫畫的描述和個人的觀點結合一起,是一種有概括能力的表達方式。


「不重夫妻間定下的等則」意思不明確。可能是指「不重視夫妻間訂下的協定」。
(b) 答題內容 評論
上述指出的夫妻的性格特徵,當中有些能有助於構成美滿的婚姻,有些卻不能,甚至有機會破壞婚姻,現詳述如下:

首先,就丁先生的性格特徵(只顧自己)而言,這是完全不利於建立美滿的婚姻。因為若果夫妻間只顧自己,或是把其他事物如:事業、興趣、朋友等過份凌駕於自己的伴侶的話,便很有大可能令他們忽略對方,甚至做出一些對伴侶有害或感到不悅的事情,破壞大家之間的感情。

其次,就丁太太的性格特徵(過份尊重對方)而言,這本是有利建立美滿的婚姻,因為若果相方能夠互相忍讓和遷就對方的缺點和不足之處,便能有效地大大減低爭執的可能性。可是過份的尊重和忍讓,卻只會令對方更加放縱和過份,不過改善,令問題越積越大,甚至最後要以離婚解決,故不利於美滿的婚姻。

再者,就王太太的性格特徵(過於重視規律)而言,同樣不是有利於建立美滿婚姻,因為夫妻有了規律和等規,有助夫妻間的生活更加暢順,減少因生活上的事情而爭執的可能性。可是,過份著重規律則會弄巧反拙,因為夫妻的生活應著重於感情的培養和維持而非規則,這只會令感情慢慢被規則所取代而凋淡。而且有時過份重視規律,使夫妻生活失卻靈活性,更容易發生爭執,不利於美滿的婚姻。

最後,就王先生的性格特徵(漠視太太的意見),這完全不利於美滿的婚姻,因為感情的維繫是有賴於夫妻間意見的交流,故王先生的性格只會有害婚姻的維持和發展。
考生先表明立場,然後以四個段落分別寫出丁先生、丁太太、王太太、王先生的性格是否有利婚姻。每段開首,考生都表明自己認為該人物的性格對婚姻有正面還是負面的影響,然後展開論述,結構井然有序。


「便很有大可能」可改為為「便很有可能」或「便大有可能」。


學生運用連詞「首先」、「其次」、「再者」、「最後」連結各段落。





這部分的答案,可用較平均的篇幅分別解釋兩幅漫畫各自產生怎樣不同的發展,特別是就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徵,將會對婚姻產生怎樣的影響有較詳細的論述,是一個較可取的論述方式。

作答例子二: 得分中等的答案

(a) 答題內容 內容評論
從漫畫甲中,可反映丈夫抱著「男強女弱」的心態,是強者,凡事都難不到自己的性格。丈夫認為自己是「一家之主」,家中所有的事都是由他所決定和管理。沒有了丈夫,妻子便不能把事做妥。如漫畫所示,如丈夫沒有出手相助把釘子打進牆,那幅畫便不能掛上。這反映了妻子無論在經濟上、生活上都要倚靠丈夫的特點。又掛畫那些較為粗重的工作,由丈夫去做妥,反映了丈夫力的表現,扮演保護妻子的角色。另外,漫畫亦反映了丈夫認定自己在家中擔當著很重要的角色,妻子苦沒有丈夫的照顧,那麼妻子便不能自行生活。

漫畫甲反映了妻子在某些事情上需要倚靠丈夫,感到自己沒有能力去獨自生活。而從他們的對話中,丁太太沒有作回應,這反映妻子對目己的能力或會感到自卑,若沒有丈夫的協助,自己根本不能掛上那幅畫。但從漫畫中可體現這對夫婦互助互愛、互相幫助的精神。

從漫畫乙中,可反映丈夫「大男人」的性格。在吃飯時,不理會妻子的感受,只顧及自己伸腿,使自己能更舒服,這顯示丈夫抱著「男尊女卑」的心態。

漫畫乙反映妻子抱著男女平等的心態,男、女應共同擁有同等的權利。即使是伸腿這小動作,都要講求平等,大家都要有平等機會讓自己可更舒服的吃飯。在對話中可見妻子不滿丈夫伸腿的行為,要求丈夫讓給她這個伸腿的權利。
這段分析比以上兩份答卷中考生的表現略勝一籌。考生在描述漫畫內容時,亦能提供較詳細的個人解釋。可惜的是,第二段過份詮釋丁太太的意願,更得出一個非一般的結論──「可體現這對夫婦互助互愛、互相幫助的精神」,實在有些奇怪。

漫畫中並沒有反映妻子在經濟上和生活上都要倚靠丈夫,考生不宜過份推斷。

考生未能指出漫畫中哪一部分提供了相關線索,可反映出「妻子在某些事情上需要倚靠丈夫,感到自己沒有能力去獨自生活」。事實上,漫畫中亦沒有任何部分足以說明妻子感到失去了丈夫,便沒有能力獨自生活下去。

大男人」的性格並不一定引致有「男尊女卑」的想法,考生不應將兩件事物直接聯繫。
(b) 答題內容 內容評論
就(a)題所指的夫婦的性格特點:一般地不能有助構成美滿的婚姻,反而會破壞夫妻兩人的感情。就上題所指,丈夫「大男人」的性格、「男強女弱」、「男尊女卑」的心態均會為婚姻帶來挑戰。

「大男人」主義會令夫婦兩人不能和睦共處,丈夫會自視為「一家之主」,有權威的角色,是「強者」,在家中的決定權在他手中。妻子或會感自卑,被丈夫操控,沒有平等的權利。這些性格和心態都會令雙方容易就某些事情或決定出現分歧,而丈夫擁有決定權,妻子或感到不是味兒,不滿丈夫自以為是的態度,這會使夫婦間出現更多紛爭,令夫婦感情或會變淡,為婚姻帶來危機。
學生能清晰地表明立場。

這兩段解釋所持的反對意見基本和考生在(a)部所說的相呼應,只是在第二段的解釋中,強調了「大男人」主義的害處,未能再深入討論這種現象在婚姻中是否只有負面影響。

考生未能引用自己在答案(a)中所提及的其他性格對婚姻的影響,如「講求平等」和「依賴丈夫」。
全篇評價:
整體而言,這考生選擇了一個較少見的討論方式:如在(a)漫畫甲中指出丈夫「男強女弱」的心態,又肯定這對夫婦「互助互愛」的精神;到(b)部卻不能充分解釋「大男人」性格是否也有不同的情況,如丁先生和王先生的分別,令人感覺未能深入討論。

作答例子三:得分較低的答案

(a) 答題內容 內容評論
其實兩幅漫畫都反映了人們性格上自私的特徵。漫畫甲中,丁先生以丁太太的手拿著一口釘,然後便說可以一鎚就將釘子打進牆,掛在他心愛的畫,試問如果手拿著釘子的是丁先生的話,他能一鎚就把釘子打進牆裡嗎?可見他是自私的,而且當他把釘子打進牆之後,掛上的不是他們倆的結婚相,而是一幅他心愛的畫。

這可見他根本上沒有照顧到太太的感受,做事只求為了自己的好處及利益。而他的太太卻任由他操控,明知手拿著釘子是一件危險的事,她卻依然為丈夫拿著,一方面反映了她對丈夫的信任及珍惜,另一方面卻反映了她的愚笨

在漫畫乙中,可見兩夫妻吃飯是輪著日子伸腿的。而當天輪到王太太伸腿,但圖中男子卻充耳不聞,沒有把雙腳縮回。從圖中可見,兩夫妻做事都分得清清楚楚。王先生卻為了自己私慾而將兩人之間的約定毀了。其實這也是一種自私的表現。

但我又認為王太太也不應過於執著。吃飯時不伸腿真的是一個苦事嗎?難道兩夫妻不能互相容忍嗎?從漫畫中王太太的表現,我認為她實在太執著及太過分明了。
沒有放結緍相,只放自己心愛的畫」和「沒有顧及太太感受」難以建立直接關聯,而且丁先生沒有放結婚相的原因有太多可能,漫畫中沒有提及,而在漫畫中亦難以觀察到丁太太是否因為介意沒放結婚相而發怒,學生只舉出自己的聯想,而沒有詳述,讓人覺得解釋十分牽強。




提供了對漫畫乙的基本描述和解釋,但頗為簡單。
漫畫中並沒有表示「輪著日子伸腿」,學生將漫畫中的資料過份詮釋。

抒發了個人對漫畫的感受,但沒有解釋。

王先生毀約原因未有在漫畫中交代,並不能一概而論,當作是自私的行為。
(b) 答題內容 其他討論
我認為從(a)中,某些答案不是一般地有助於構成美滿的婚姻,但有些卻有助於婚姻。

首先,自私不能有助於構成美滿的婚姻。一對男女的結合不只是肉體上的結合,也不是形式上的結合,而是男女雙方內心對對方的承認。內心的承認是指以對方為第一位及尊重,容忍對方。而兩幅漫畫中,兩位男士都以自己為中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犧牲太太的利益。這不是將對方放於第一位,對對方的不尊重會引到婚姻的破裂,所以不是有助於構成美滿的婚姻,我們從報章中也可見,不少夫妻為了金錢而大打出手,甚至要將事件交給警方或法庭處理,可見自私這一種性格是會完完全全破壞一段婚姻的。

但是,在漫畫甲中,丁太太對丈夫的遷就卻有助於構成美滿的婚姻。正如先前所說,婚姻是雙方對大家的承認。丁太太將丈夫放在第一位,縱使她知道丈夫將一些困難、危險的事給她做。她也百般忍讓。這種遷就可以減少很多摩擦,因而家庭糾紛也減少了,所以是有助於構成美滿婚姻的。但當然,過份地遷就,對於丁太太來說,必然是一件苦事。當她不停地忍讓丈夫時,她丈夫每次的要求便有可能會越來越過份,最終她自己也會忍不住的,所以我認為除了要容忍,遷就外,也要溝通,遇到太過份的情況便要立刻向丈夫說明。

但千萬不可像王太太般過於執著,一遇到一點兒不滿便立刻投訢,因為這只會破壞雙方的關係。
學生能清晰地表明立場。

為美滿婚姻先下定義,方便以後論述各種性格怎樣維繫或破壞「美滿婚姻」。可惜考生在後段未能將各種性格和美滿婚姻的定義拉上關係。

說明了美滿婚姻應有的條件,並指出自私的行為為何有損美滿的婚姻。

語調過分武斷。王太太的不滿是否只有「一點兒」是學生主觀的評價;關於「程度」的措辭,在這裡不宜寫得過分肯定

自相矛盾,在(a)中責備丁太太的丈夫做危險事,很愚蠢,在(b)中卻稱讚這行為可「構成美滿婚姻」




這段對丁太太的分析,立場是肯定她的遷就有助婚姻的美滿;但同時又強調不可過份遷就,令人難以肯定考生的立場。

兩個例子不能作如此結論。而且王太太是否「過於」執著未能輕易下定論。

對漫畫乙的分析過少,答案有失平衡。
全篇評價:
整體而言,考生答題前後矛盾。有多處地方未能清楚指出因果關係。部分看法過於武斷,未有足夠論據支持。
答案(a)只提供基本的描述和解釋,只回應了題目最基本的要求,看不到較高水平的發揮。答案(b)解釋自私有損婚姻的美滿,較有發揮,但在分析漫畫甲時,立場不清,面對漫畫乙只輕輕帶過,整體表現並不突出。